书摘-直到时间的尽头:物质、心灵和在演化的宇宙中寻找意义

书音 · 2023-11-25 · 1028 人浏览
书摘-直到时间的尽头:物质、心灵和在演化的宇宙中寻找意义


《直到时间的尽头》

作者:[美]布莱恩-格林 译者:舍其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年:2023-01

书籍简介

其实,你我以及所有人正在经历的现实,可能正在其他很多宇宙中一遍又一遍地发生。每种历史都会无限次地频繁上演。但即便如此,生命和意识也终将化为乌有,一切创造都将消散于虚空。在这样的宇宙中,人类到底该怎样自处? 演化带来秩序,熵使一切复归混沌,沉思宇宙万物之理多年的作者,就在这两种彼此纠缠的原则的指引下,综合多学科见解,以融合科学与人文的浪漫笔触,带我们从宇宙的诞生开始,一路见证宇宙中的结构体(包括恒星、星系等)、生命、意识都可能是怎样产生的,而意识特别是人类思维又为宇宙和自身带来了怎样瑰丽的产物……直到去设想、去面对那宏大又暗淡但终将到来的“时间的尽头”“万物的黄昏”时,我们依然可以从思维这种约等于不可能的活动形态中,得到怎样的收获、启示、意义和慰藉?

作者简介

布莱恩·格林(Brian Greene),博士,理论物理学家,超弦理论的重要开拓者,哥伦比亚大学理论物理中心主任,并致力科普传播。在大英百科全书中拥有自己的词条。从幼儿期即展现出神童特质,小学毕业即掌握全部高中数学,教育背景为藤校和牛津。著有《宇宙的琴弦》《宇宙的结构》《隐藏的现实》等众多畅销科普书。曾出演《生活大爆炸》。

26 条书摘


2023-09-14‍‍ 因此,包括但不限于这些思想家一致赞同的看法是,大部分人类文化——从艺术探索到科学发现——都是被“反思着生命的有限本质”的生命驱动的。

‍2023-09-14 我们行走世间,靠的是专心于凡尘俗世;我们接受不可避免之事,把精力放去别处。但我们也认识到我们的时间有限,这个认识始终伴随着我们,参与塑造了我们所做的选择、接受的挑战和走上的道路。

2023-09-14 最后好像首尾呼应了,长生不老可能意味着虚无


2023-09-27 ‍‍我们处在一种持续的生存张力当中,既被一种能拔高到莎士比亚、贝多芬和爱因斯坦那种高度的意识拉向天际,同时又被终将衰败的肉身缚在尘埃之间。

2023-09-28 然而,读懂堂吉诃德的艰辛就是理解了人性,但如果将这种理解放在对这位游侠的原子和分子运动的描述中,或是通过详细描述塞万提斯写作这部小说时脑内噼啪作响的神经过程来表现,结果就仍会是晦暗不明。不同的故事虽然肯定相互关联,但也是在用不同的语言讲述,关注着不同层面的现实,带来的见解也截然不同。

2023-09-28 不同的语言代表不同的世界,我们束缚于肉体的精神总在寻求点什么。


2023-10-03 ‍‍如果起点是所有硬币都正面朝上,那么随机摇动会让背面朝上的硬币数量增加。当然,这也是熵在增加。

2023-10-03 更一般地讲,如果一个物理系统尚未处于能达到的熵最高的状态,就极有可能向着这个状态演化。

2023-10-04 ‍‍于是我们就不禁要问:今天这个熵低于最大值的状态是怎么来的?

2023-10-04 若非如此,若今天的组态正是司空见惯、正合期望的最大熵状态,那么宇宙会有极大概率继续处于这个状态,并产出一个跟过去无甚区别的未来。就跟那一袋子硬币碰来碰去也就是在正反面大致五五开的大量组态中打转一样,宇宙也会在最大熵的无数景象中无休无止地徘徊

2023-10-04 我们能思考,正好是一个还未最大最混乱的状态,运气还是强人存。


2023-10-26 ‍‍问题是,既然恒星的形成就是万有引力诱使一锅差不多均匀分布的无序粒子汤形成有序天文结构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是如何跟第二定律中无序不断增加的规定保持一致的?

2023-10-27 若无万有引力,粒子就会均匀散开,就像香气弥漫整栋房子那样,达到能达到的最高熵状态。但有了引力,粒子就会被压缩成由核聚变支撑的大质量、高密度球体,把熵推得高上加高。

2023-10-27 第一次从这个角度认识引力,看起来似乎个逆熵的力量。


2023-11-02 ‍‍第二个性质同样重要,但没那么广为人知,它跟能量有关:细胞如何驾驭、储存并有效利用执行生命维持功能所需的能量。

2023-11-03 ‍‍因此,要满足你身体的能量需要,细胞上的涡轮必须非常高产才行。就算你读书飞快,一目十行,在你读完这句话的时间里,你的身体也已经合成了约5万亿亿个ATP分子。现在呢,又是3万亿亿个。

2023-11-03 ‍‍以上描述的就是演化的分子版:“分子达尔文主义”。这种描述展现了完全只遵循物理学定律的一群群推来挤去的粒子,为什么能变得更擅长“复制”这种我们一般只跟生命联系在一起的事。如果想探寻生命的起源,上述结论表明,分子达尔文主义很可能是最初的生命出现之前那段时间里的关键机制。

2023-11-03 分子演化论,这些数量级第一次知道这么大。


2023-11-16 ‍‍演化给我们徐徐注入了一种倾向,让我们总爱想象周遭充满了有思考和感受能力的事物,有时还幻想这些事物能提供帮助和建议,但更多时候则认为周围这些事物是在密谋规划、阻挠出卖、攻击报复。


2023-11-20 ‍‍因为印度教和佛教追求超越日常感知幻象的真实,而这也是过去一百年最让人惊喜的科学进展所具有的特征,所以已有各种文章、书籍和电影号称在宗教和现代物理学之间建立了联系,堪称初具规模。


2023-11-20 ‍‍此外,也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们持有互不相容的信仰,阻止我们按这些信仰的建议采取行动。我很愿意承认,我时不时也会敲敲木头求好运、向逝者祝祷或是求老天保佑。所有这些都不符合我对这个世界的理性信念,但我仍然对自己偶尔辟邪消灾的偏好甘之如饴。实际上,暂时跳出理性的苛求会有某种快感。


2023-11-20 ‍‍充分审视的人生未必要是清晰讲述的人生。

2023-11-20 ‍‍“只有艺术能全方位穿透由傲慢、激情、智力和习俗树立起来的表面现实。还有另一种现实,一种我们未能看到的真正现实。它总给我们送来暗示,而只有通过艺术,我们才能领悟这些暗示。”贝娄进一步发展了普鲁斯特提出的思想,他指出,没有这另一种现实,存在就会沦为一套“表达实用目的的语汇,我们是把这些目的错称为了生活”。

2023-11-20 这句话很厉害,遥指苏格拉底,审时这个思想动作永远无法用语言精确描述,虽然大量语言哲学家在想着并不断逼近。思想的无限和言词的有限。


2023-11-20 ‍‍这些天文光源中有一些可能早已消亡,但我们仍能看见它们,因为它们很久以前发出的光线仍在传播。光带来了一种仍然在场的错觉。这种现象不只恒星才有。从你我身上反射出的射线若不受干扰,也能带着你我的印记穿行到任意时空:一份诗意的永生,以光速飞驰在宇宙中。


2023-11-20 ‍‍常有人问我,宇宙最令我震撼的一件事是什么。我没有现成的答案。有时我会说是相对论中的时间延展性,别的时候我会说是量子纠缠——爱因斯坦称之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但还有的时候,我会干脆说是我们很多人在小学都学过的东西。


2023-11-21 ‍‍我们都完全可以想象,我们的远古祖先感觉到了自己终有一死,渴望紧紧抓住自己的世界,印刻上一些自己创作的标志性的、持久的东西。

2023-11-21 是不是有些人因此而刻上些到此一游。


2023-11-21 ‍‍无论研究者多么用心地争辩艺术的演化功用、其在打造社会凝聚力方面的作用、对创新思维的必要之处以及在原始冲动的万神殿中的地位,艺术都为我们提供了最让我们动情的手段,来表达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内容,其中就包括生与死、有限与无限。

2023-11-21有些无法言语表达的思想只能通过艺术演绎来逼近该思想的表达。


2023-11-21 ‍‍完全可以想象,他们大概会对这些从古老、原始的时代、就是我们这个时代传下来的古怪结果置之不理,转而接受错误结论,相信宇宙总体来说是静止的。

2023-11-21 这个角度确实很有可能,也许现在也是,一些已经远离观测或无法再能被验证的现象。


2023-11-23 ‍‍粒子和场各司其职,全不关心意义、价值和重要性等事。就算这些冷漠的数学进程产生了生命,物理定律也还是牢牢控制着局面。面对物理定律,生命全无勾兑、否决或影响之力。

2023-11-23 1‍‍而世界末日的情景则改进了我的思考,它清清楚楚地表明,我们的方程、定理和定律即使挖掘出了最根本的真理,也没有内在价值。它们毕竟只是潦草的笔迹和线条的集合,画在黑板上,印在期刊和教材里。它们的价值来自理解并欣赏它们的人,来自容纳它们的心灵。

书摘

Buy Me a Coffee

支付宝 支付宝
微信 微信
Theme Jasmine by Kent Liao